为什么“开放”二字在未来五年会变得更加重要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29 10:27
在中国“十五五”期间的12项战略任务中,“扩大高水平开放”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强调“开放”,但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之际,这两个词被赋予了与以往不同的分量。 “中国日益重视对外开放,是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地缘政治变化的结果,体现了中国在形势变化中的主动选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主任张茉楠告诉三里河。他表示,我国水利改革已进入深度,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市场链接共享全球发展机遇。资料图:上海外滩。开放首先是中国自己的发展私奔。 “开放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法宝。”商务部部长王伍涛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继续减少限制要素流动的“境内”和“后方”壁垒,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额将达到6.16万亿美元,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高水平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开放性在结构性变革中也具有传染性。过去的“开放”主要是打破壁垒,现在是建立规则。张莫男表示,中国连接世界的重点正在从商品出口转向加强技术。变“跟随”为“引领”关键在于技术和产业优势能否转化为标准和优势。高水平开放既考虑了中国的需要,也考虑了世界的期待。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正在发挥自身创新能力,为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未来五年,iChina将打造贸易强国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高水平开放的新领域。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也正在改变传统贸易的组织和资源配置,为开放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健性。与此同时,中国的开放计划不再依赖单一市场。在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稳步增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达成后,中国与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张莫男指出,在各国推动“脱钩、斩链”的同时,中国则积极充当全球供应链的连接点,推动全球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在一些国家设置高额市场准入壁垒的同时,中国超大规模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是全球企业竞相投资的沃土。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扩大自主开放”前增加了“积极”二字。这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将更加积极主动。与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合同式开放”不同,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地开放。这一变化被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到并响应。 2021年至2025年5月,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将达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十三五”期间总额。投资中国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法国商品零售商迪卡侬中国区负责人告诉《三里河》,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开放”,为跨国公司深入开拓中国市场注入了更强的信心。 “不断扩大开放、鼓励科技创新的中国,正在引领外国企业在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法国知名软件公司Dassa Sayult Systèmes大中华区总裁张颖行业。德国工业阀门泵制造商KSB北亚区执行总裁何军认为,中国加快绿色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国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引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全球互联互通发挥了稳定器和锚定作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是越开越大,而是构建有效、互利共赢的政策体系,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吴家红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