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金秋,众人瞩目。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规划。来源:央视新闻 纵观“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经济总量相继突破新的门槛,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近140万亿元,四年平均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它仍然是一个“稳定锚”全球经济发展;创新动力加快,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69%。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超过400万件的国家。 “嫦娥”飞月、“北斗”组网、“羲和”探日等重大科技成果。果实不断出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以上,全球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正在建设;生态建设成效显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火电,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式建筑的强大生命力。现代化,也证明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有效统筹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切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十五”时期是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全力以赴。未来五年,世界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加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大国竞争加剧。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度重构。国内发展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加大。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十五五”规划能否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2035年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在全面考验中稳步持续、保持下去。这个五年是应对风险挑战、巩固发展成果的战略时期。这也将是培育新动能、塑造新成果的关键窗口期。下棋观大势,出棋谋大局。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聚焦规划制定“十五五”规划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战略科学回答历史问题。对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今年9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六个“强制”:坚持党的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与政府承诺相结合、坚持发展与安全。 “十五五”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正在现代化征程上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向我们的宏伟目标迈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一定能够实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代化的中国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五”到“十四五”,我国依靠战略定力,谋划到底,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传承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持“做”字为第一、“实”字为关键。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确保“十五五”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聚焦质量发展主体工作,严领质量发展主要要素他坚定了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的信心,坚决打赢主攻主流技术攻坚战。坚持正确的改革开放战略,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场,全心全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痛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经济保障水平,坚定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协调发展和安全两个主要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导向明确、规划科学坚定指导,扎实战略支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将齐心协力、奋勇前进。他们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撰稿:陈畅
编辑:聂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