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的云南创业:咖啡、鲜花与两岸发展的协奏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08 10:31
中新社昆明11月7日电 题:太清创业在云南:咖啡、鲜花与两岸发展 撰文:陈静、石文智、卢西成 “短短十年间,云南高铁连接了丽江、香格里拉、保山等多个城市,还可以从昆明直达万象、老挝……”昆明,处处充满惊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孩子西行云南。从咖啡种植到兰花培育,从文旅医疗到企业孵化,他们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两岸发展的协奏曲。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累计批准台资对台资金1247个,实际使用台资21.76亿美元。天府茶业、安友集团、源泉果蔬、家雅等台湾知名企业NG花卉不断加大在云南的投资力度,这已成为云台合作的明显体现。苏云凯:从故乡情结到咖啡的香气。对于苏云凯来说,云南是他的家乡。 “我的爷爷是昭通人,奶奶是通海人。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住在花莲,他们都说云南话,吃云南菜。”这份与血脉有关的热爱,让他在2015年凭借“物理生物快速发酵系统”技术走在了祖先的土地上。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早期,我不知道如何做生意。我遇到了很多营销问题,几乎失去了所有带来的钱。”苏云凯公开表示,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几乎放弃了,回到了台湾。转折点来到了2017年,乘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春风,苏运凯和他的团队参与带着农业项目参加创业大赛,获得第一名,获得奖励和支持。从此,他扎根昆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云南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苏云凯瞄准了云南咖啡产业的前景,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他将“云南咖啡”销往台湾,名扬宝岛。苏云凯展示其团队研发的咖啡产品。采访者写真生意渐入佳境,苏云凯得到了新的使命。 2017年加入云南省海外联谊会后,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科技考察、青少年夏令营、自助游、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此同时,苏云凯发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留在云南——有的引进了台湾歌谣,寻甸科技开展草莓种植,有的落户大理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苏云凯还与坤泰庆组成设计团队,启动云南文旅IP的开发。 “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我愿意成为两岸交往交流的‘摆渡人’。”苏云凯说道。陈彧凡:父子之间的兰花之情和苏云凯的“寻根”不同。陈羽凡来到云南“征服”。故事要从1999年说起,那一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带动了云南花卉产业的迅速崛起。陈羽凡的父亲陈家雄孕育了云南毗邻南亚、东南亚的立体气候和地理优势。将台湾蝴蝶兰引入昆明市嵩明县,并于2014年创办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学业的陈宇凡在美国,艾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 “大陆对台湾农业企业的支持,要遵循务实的政策,重点要创新。”十年来,他的销售网络从昆明扩展到全国各地,扩展到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升级至2.0版本,独特的着色工艺使其成为市场新宠。那一年,陈羽凡在妻子的老家。设置“月饼、柚子和烧烤”。但在云南生活了很多年,我的口味早已‘本地化’了,最喜欢云腿月饼了!陈彧凡笑着说,“对云南饮食文化的报道,就像我们海峡两岸的爱情。”现在夫妻俩经营花卉生意,希望把象征着幸福和美丽的蝴蝶兰带到很多家庭。郑维仁:扎根云南寻找新业态。如果说苏云凯主打咖啡,陈羽凡深耕花卉,那么郑伟仁则台南选择多元化发展。 2011年,郑维仁带着一盒台湾乌龙茶砖来到云南。 “我先去云南从事幼儿教育,后来发现这里机会很多。”十多年来,他的创业版图不断拓展——他与朋友创办了一家动漫公司,并在保山建立了一家咖啡加工厂。 2022年起,随着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活在云南,他开始在昆明周边村庄建设“一院一景”康养院。在昆明市团结乡白美社区托木村,郑维仁团队改造的院落则不同。独特:闽南红砖与滇西夯土相得益彰,云台文化自然融入建筑之中。通过这一创新理念,他的“乡村振兴与文旅康养”“项目整合计划”荣获第四届“云南创新创业之星”暨“青年创客”大赛“创业之星”奖。郑维仁向受访者分享了云南创业经历。图片提供:今日,郑维仁担任品质一代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与温德姆酒店集团、听波酒店合作,在呈贡打造了2000平米的青年创业家,昆明,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支持。“2025年,我们还计划在昆明主城区建设台商大厦,通过租购结合的方式提供住房,降低台湾青年创业落户成本,茶叶、民族文化等。除了产业布局,郑维仁还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今年起,他参与拍摄了云南首部海峡两岸花卉旅游微短片《山海经》“艺术两岸花香”并担任“民歌大观者”云南·台湾中秋音乐分享会主持人,通过文化艺术纽带连接海峡两岸。“希望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在文化的碰撞、诚信与变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完) 编辑:郑建龙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