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基础技术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高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张闪亮名片。 “十四五”期间,以CR450动车组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取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果。目前正在使用和测试的CR450动车组样车创下了今年上半年单列列车时速453公里、相对交叉口时速896公里的最新纪录。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上,两台CR450动车组在北京进行了杜马特测试。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赵宏伟:这个车变化很大。车头比较长r,达到15米,车头更加尖。此外,该车的车身高度也从原来的4050毫米降低至3850毫米,降低了20厘米。车的下部也被完全覆盖。这是为了进一步减少列车运行时的阻力。虽然CR450动车组整体高度降低了20厘米,但车厢内部空间没有变化。驾驶室布局更简单、更紧凑、更智能。作为国家“十四五”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工具,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450公里/小时,运营速度400公里/小时。它是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从时速350公里提高到时速400公里,这意味着我们的出行速度会更快,我们的度假生活圈也会更远。然而这50公里的增速也让CR450走向了高铁的“无人区”速度。技术问题需要相互破解,每一项指标的实现都需要颠覆性创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黄进:列车能够安全停车,除了需要更多的动力支持外,还需要更可靠、更安全的制动系统。这对制动系统提出了重大挑战。 CR400动车组当前运行时速350公里时,车速降至0时所需制动距离为6500米。CR450动车组从时速400公里降至0时,所需制动距离也为6500米。中国铁科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进:时速400公里制动时,制动盘最高温度可达700℃°C。当我们在地面进行测试时,刹车盘处于红热状态,并不会因为高温而降低性能。通过提高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性能,保证了CR450制动系统的性能。 CR450动车组速度更快,对赛道的影响更大。 CR450动车组在现有高铁线路上运行,因此必须减轻重量。牵引系统在保证强度增加的基础上减重15%;制动系统在满足更高制动要求的基础上减重10%;车体减重10%等,最终CR450动车组将实现整体减重10%、“瘦身”50吨的目标。就像我们开车时,车速越快,产生的胎噪和风噪就越大。 CR450动车组能否像现有的复兴动车组一样带来安静舒适的乘坐体验? CR450动车组设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时速400公里运行时,整体噪声水平相当于现有复兴号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运行时的噪声水平。 CR450动车组的许多新研发技术和新材料被反向应用到目前正在运行的福星CR400动车组上,以提高其性能。那么,这么多新材料的应用安全吗?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文京:我们实验室是结构强度实验室。它的作用是测试高速列车中的结构部件是否足够坚固。我们实验室发明了相当于模拟空气动力载荷的测试设备,进行了1000万次疲劳测试。测试结果充分证明我们的设计可以满足400公里的高速运行要求。目前,CR450动车组正在进行实际运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主要测试人员完成时速450公里测试等项目。国家重要装备调动全社会科研力量,带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产品技术整体提升。这也是新国家体系强大效益的体现。动车组列车从研发、制造到运维服务,动车组零部件设计制造主体企业超过100家,参与企业超过2100家,覆盖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技术需求也带动传统产业不断研发创新。轮轴是高速列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过去一直依赖进口。近十几年来的升级迭代高铁自主研发动力不断。如今,国产更高功率轮胎车轮的时速达到了450公里。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例,由50万多个零部件组成,涵盖机械、冶金、材料、电子电力、化工、信息控制、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多个技术领域,形成千亿产业规模。高铁运行得越来越快,也带动了整个高铁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催生出新的产业。到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营最便捷的国家。全面的技术和世界上最丰富的运营情况。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国高铁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通常进入世界先进排名,并在某些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国际铁道联盟总干事参观了CR450动车组样车并做出了这样的点评。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弗朗索瓦·达文纳:SaI认为CR450动车组是一项巨大的技术创新。时速从35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将大大增强铁路的竞争力,并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商业速度。为了提高铁路的优势,技术人员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我期待着将来乘坐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旅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党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提出“要加强基础技术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交通领域,新技术应用、新设备研发、新业务拓展、创新场景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到2024年底,铁路运营里程比“十三五”末增加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增加约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增加1600公里;国内航线达4513条,通航城市264个,覆盖全国91.2%的人口。这些成就与强国战略密不可分。新技术、新装备,让中国高铁、中国公路、中国桥梁、中国港口、中国交付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要素是现代技术。正是通过不断创新,“中国速度”才会越来越快。除了交通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端创新装备在多个领域都有出现。多项基础装备产品得到应用。本土化、自主化程度显着提高。越来越多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转变将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编辑:吴家红